
- 點擊量:1016
- 發布時間:2015-08-18
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于解決保護與發展矛盾,水車村通過種植金絲楠木,不僅保護了生態,也解決了村民發展致富的難題,加上發展林下養殖,依托良好生態環境持續創造財富。
生態美,百姓富,水車村的生態財富傳奇還在繼續,青山綠水的村莊,必將讓村民們的致富門路越來越寬。
走進德江縣平原鎮水車村,一抹綠色映入眼簾,成片的樹苗長得郁郁蔥蔥。
村民說,這些樹苗都是金絲楠木。金絲楠木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木材,質地堅硬、溫潤、經久耐用,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目前,這一資源已經日漸稀少。
金絲楠木之所以在水車村成片種植,就不能不提起村支書張著芬。
張著芬高中畢業后,通過走街串巷收雞蛋,販賣牛、羊,開超市,成了當地“響當當”的致富能人。
2010年,張著芬偶然看見幾個福建人在自家房后的金絲古楠木林下拾取楠木仔,得知這些楠木仔可以賣到每斤50元的高價后,張著芬在吃驚之余,開始查閱資料。“網上說金絲楠木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既然價值這么大,我們為什么不能利用自有的古樹資源,培育金絲楠木樹苗呢?”
第二年,張著芬育苗成功,在自家土地上種了10畝金絲楠木,成活率達90%以上。張著芬的這一舉動,最初在村里面被當成笑話,村民認為種樹勞力傷財,沒有收益。
這并沒有動搖張著芬的決心,在德江縣林業局的支持下,張著芬將楠木育苗種植產業化,為動員村民種植金絲楠木,她不僅免費送出了2000余株樹苗,還承諾給村民一定的占地補償。
因為金絲楠木生長周期長,張著芬探索出“小樹套種小苗”的種植方式,一邊出售種植3年以上的楠木,一邊種植新的楠木苗。如今,水車村楠木存量超10萬株,楠木苗遠銷廣東、重慶,累計銷售已達12萬株。
“種植5年的樹苗可賣到每棵200元,種植3年左右的樹苗能賣到每棵20至50元,我也沒想到效益這么好,現在來買苗的外省客商越來越多,都要提前訂。”張著芬很欣喜。在張著芬帶動下,水車村發展了金絲楠木100畝。平原鎮也在全鎮規劃了約1000畝金絲楠木種植基地。
在金絲楠木基地迅速擴大的同時,去年,張著芬還從臨近的青龍鎮借來300只黑雞,養在楠木樹林下,不僅收獲了“土雞綠蛋”,節省了人工除草的成本,更為楠木生長提供了天然“肥料”,可謂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