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擊量:514
- 發布時間:2016-07-25
金絲楠木全面鑒別方法
古往今來,無論是皇帝、大臣、還是皇親國戚;無論是大眾、制造廠商,還是學者、古典專家;無不稱譽楠木為國產寶貴木材。縱橫世界,在援外的中國式園林建筑營造時,英、美、法、德、和瑞士等國指定要用楠木,可能以為楠木樹干粗長通直,尖削度小,很合適運用。如楊家駒所言,金絲楠木是國人引以驕傲的珍寶,這也使庭院建筑的中國風味更濃。
金絲楠,是十分寶貴的優質良材,而其生長規律又使大器晚成 ( 生長旺盛的黃金階段需求 60 年 ) 。由于木材的光澤很強(特別是在刨片時有明顯的亮點,有人據此為金絲楠),即便不上漆,也越用越亮。樹皮薄,有深色點狀皮孔;內皮與木質相接處有黑色環狀層。由于早先楠木多是大料,而且樹直節少,紋理順而不易變形,千年不腐不蛀,所以名列硬木之外的白木之首,其木質價值也在一些硬木之上。
在清宮中,不但重要宮殿的梁柱運用楠木,而且經常以紫檀或黃花梨木與楠木相配制造家具,通常如桌面的芯板用楠木,抹邊等框架用硬木。如今,珍稀瀕危的金絲楠木,在全國都已屬稀有。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好的古建筑 ,現今北京故宮僅存有為數不多的清代的楠木家具;明十三陵長陵的棱恩殿是現存最大的楠木殿,殿內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絲楠木制成的,直徑很粗,得要兩人合抱。另,承德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也是目前數一數二的楠木宮殿。民間也珍藏有楠木的羅漢床、拔步床和雕琢的飛罩、牌匾、楹聯、和對聯等。
往常,金絲楠木制品曾經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古典珍藏品。
普通楠木,即業內所說的“水楠”的新鋸木料切面,在光線反射下能看到點點金絲閃爍,有些商家以此稱新伐的楠木為“新金絲楠”,而高價出賣。其實,“金絲楠”木紋中的結晶明顯多于普通楠木,在恰當角度下觀看,可見激烈光線反射,光亮而燦爛,淡雅的香氣也略濃于普通楠木,長時間放置后,“金絲楠”木面會變暗,顏色發黑、灰、綠,金絲也不易看到了。
在中國建筑中,金絲楠木不斷被視為最理想、最寶貴、最高級的建筑用材,在宮殿苑囿、壇廟陵墓中普遍應用。
當初大明永樂四年(1460年)詔建北京宮殿時就“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這在明史上有明白的記載。中國楠木樟科(LAVRACEAE)楠屬(phoebe Nees),常綠喬木。散布于亞洲,美洲熱帶和亞熱帶,約有94種。中國約有34種,發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域,主產于西南、華南。楠木多為高大喬木,樹高在20米以上,可供建筑、家具用材的有15種,其中樹高可達25米以上,胸徑60厘米以上的特大喬木有8種。其中:
1、小花楠,高達15米-25米,胸徑35厘米,產于云南南部。
2、紅毛山楠(紅丹、毛丹),高達25米,胸徑100厘米,產于海南、廣西南部及西南部。
3、普文楠(黃心楠、細三合),高達30米,胸徑100厘米,產于云南南部、東南部及西南部。
4、細葉楨楠,高達25米,胸徑60厘米,產于陜西南部、四川、云南東部。
5、閩楠(興安楠木·廣西、楠木、竹葉楠·福建),高達40米,胸徑1.5米,產于江西、福建、浙江南部、廣東、廣西北部及東北部、湖南、湖北、貴州東部。
6、楨楠(雅南),高達30米,產于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及四川。
7、滇楠,高達30米胸徑1.5米,產于西藏東南部、云南南部、西南部及東北部。
8、臺楠(火炭楠),胸徑60厘米,產于臺灣、安徽。以上稀見的特大楠木中胸獨自0.35米至1.5米者,用在天安門城樓主要構造內。小花楠做挑檐桁梁,細葉楨楠做檐柱,普文楠做老檐柱、正心桁及五架梁、三穿梁等;閩楠做金柱。其中又以閩楠、楨楠、細葉楨楠和普文楠最佳,不獨俗氣美觀、有光澤、易加工、不開裂、不變形、耐腐朽、還有香氣
本文來自:四川巴蜀神木藝術品有限公司,網址:http://www.scbssm.cn/,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四川巴蜀神木藝術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