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金絲楠木的歷史典故
關于金絲楠木的歷史典故
  • 點擊量:484
  • 發布時間:2015-11-24

【乾隆盜木】

據說,當年乾隆爺看中了明陵的金絲楠木,于是以修葺明陵作掩護,“拆大改小”,“偷梁換柱”,拆下上好的料子給自己修建壽陵。資料上也確實有記載,乾隆修葺過明陵,而且運回了包括金絲楠木在內的大量明陵物料。在現代的考古中,考古學者也親眼看到清陵建筑材料中使用了明朝的木料、磚石。乾隆也由此成了中國盜墓狂人中身份最顯貴的嫌疑犯。

【和珅的第十三宗罪】

坐落在北京什剎海西南角的恭王府,在現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其前身為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邸宅和嘉慶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恭王府的精品之作當屬高大氣派的錫晉齋,其內部裝飾仿照紫禁城寧壽宮樂壽堂的樣式蓋了仙樓,外面看為一層,但實為兩層,精巧異常。屋內隔斷全部用金絲楠木建造,金磚墁地,超越了臣子應有的建筑規格,成為了和珅后來的罪名之一。嘉慶四年,和珅被賜自盡。其二十條大罪中的第十三條稱:“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奢侈逾制,其多寶閣及隔斷樣式,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這座“楠木房屋”指的就是錫晉齋。

【一府二主楠木緣:慶宜堂】

和坤死以后,由于其子豐紳殷德迎娶的是乾隆帝十女固倫和孝公主,所以蒙恩特免連坐,從此深居淺出,不久即英年早逝。而嘉慶帝派人查抄和坤家產的時候,念及乾隆及固倫和孝公主的情面,留下了和第的東所作為公主府;將原來和坤居住的西所轉賜自己的十七弟永磷為府,作為和坤大罪之一的楠木廳堂也隨之易名成為慶宜堂。自此,原來偌大的和第被一分為二,出現了“一府二主”的奇特現象。

【春和園里的金絲楠木】

清代宮廷史上有一個有名的人物叫傅恒,他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是乾隆皇帝孝賢皇后的弟弟,官拜戶部尚書,曾任協辦大學士,還獲得過軍機大臣太子太保的榮譽稱號。可以說傅恒的背景顯赫,官職極高。相傳傅恒在北京城里修了個宅子叫“春和園”,廳堂里面就用了金絲楠木當了立柱,乾隆皇上聽說了這事兒便想到他的宅子里參觀參觀,傅恒一聽立刻嚇出一身冷汗,早朝一退朝,傅恒立刻回到家中,命人馬上拆了金絲楠木立柱改換其他木料。由此也說明了金絲楠木的貴重,哪怕皇帝的皇親國戚,也不能擅自使用金絲楠木這樣的裝修。


本文來自:四川巴蜀神木藝術品有限公司,網址:http://www.scbssm.cn/,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四川巴蜀神木藝術品有限公司!